2012年黃醫師獲新城電台邀請,在陳心怡主持的<醫者仁愛心>節目作嘉賓,分享「作小產」的處理方法及安胎之道

部份內容節錄:

主持人:聽聞「頭三個月BB小氣」,別要太早張揚懷了新孕的消息,否則「BB小氣」,對BB很不好的。事實上是否如此?

黃醫師 : 雖然這是個驚嚇的不明文規定,但背後的原因卻是很文明,而且還很體諒準媽媽的心情。據醫學統計數字,自然流產的發生率約佔總妊娠的百分之十五,其中,早期流產(即我們慣稱、懷孕三個月前的小產)的發生率是肯定高於晚期流產(十三至二十七孕週)。小產原因是非常多的,主要是胚胎先天基因缺陷、染色體異常,還可能是受到環境中有毒物質(如:輻射),或媽媽本身的疾病(如:內分泌失調、跌傷、過勞、子宮畸形等),以及特殊因素的影響(如:母兒血型不合、免疫因素等)。這些複雜的因素常常令小產變得撲朔迷離,有些小產後的太太更會不斷自責,留下陰影。所以,懷孕初期若然選擇公諸於世,準媽媽要有十足的心理準備,當不幸發生小產,適逢又遇上遲來的恭喜時,也能夠從容面對當中的尷尬與心理負擔。

主持人:中西醫如何分析「作小產」的病因? 孕婦出現怎麼樣的症狀才需要求診中醫師?

黃醫師 : 在西醫婦產學中,當懷孕初期出現「流啡」或陰道流血,不論有沒有腹痛腰酸,就已經屬「流產」範疇(俗稱「小產」),臨床上會依據胚胎存活的可能情況及流產的不同階段等,分類為「先兆流產」(Threatened abortion)、「難免流產」(Inevitable abortion)、「完全流產」(Complete abortion)、「不全流產」(Incomplete abortion)、「稽留流產」(Missed abortion)、「習慣性流產」(Habitual abortion)及「流產感染」(Septic abortion)七大類。除了第一類「先兆流產」中胚胎或胎兒有存活的可能性外,其餘類別的流產中,胚胎或胎兒都是會死的。從現實情況看來,「流啡」是頗為普遍的,大部分都只是「作小產」,屬於「先兆流產」這一類,並非全都會演變成「小產」。中醫的安胎藥在預防及治療「作小產」這方面有特別的優勢,準媽媽出現「流啡」、陰道流血、或腹痛腰酸,都可以求診中醫安胎。

主持人:除中醫安胎外,西醫方面,可以有其他需要檢查或處理嗎?

黃醫師 : 一旦不幸出現「流啡」或小腹劇痛,首先必須停止進行中之劇烈活動,任何大動作都有可能令情況變得不穩定,應盡快到醫院或婦產科醫生作檢查。常規的檢查必須包括(一)尿液驗孕及(二)超聲波檢查

尿液驗孕等於在家中驗孕一樣,用來測試懷孕才有的荷爾蒙HCG。超聲波就用來檢查孕囊大小、胎心及胎動的情況。若超聲波檢查不到孕囊或胎心,就需要作婦科陰道檢查,檢查子宮頸口是否已經擴張,或孕囊是否已脫出來、流產組織是否已排出或堵塞在子宮頸口等情況。如果子宮頸口沒有出現以上情況,表示暫不能確定胚胎是活是死,需要在稍後時間(多數為兩星期後)再覆檢超聲波。如超聲波終於檢查到孕囊或胎心,就証明是活胎。不論屬於上述哪種狀況,準媽媽應該停止工作,臥床休息直至出血停止三至五天後才可下床活動,並且禁止性生活。

主持人:政府醫院有藥物可以治療嗎?

除非是屬於高危孕婦,例如曾多次小產,否則醫院急症室不會處方安胎西藥。而私家西醫會根據情況,處方維他命(特別是維他命E)及黃體素藥物來支持胚胎的發育,亦算是一種「安胎治療」。假如不幸地,尿液驗不出懷孕荷爾蒙HCG,超聲波又發現不到孕囊的話,胚胎可能已經沒有了,這時候就要看實際情況作進一步檢查及善後,也不適宜勉強保胎。

主持人:中醫治療小產常用什麼藥物?

略有中藥知識的都知道能補腎的中藥可以安胎,常用「壽胎丸」。其實,「壽胎丸」之所以能補腎安胎,是由於當中的成分能調節孕婦體內的荷爾蒙,提供一個適合胚胎生長的內環境。當中的續斷含有維他命E,以及有類似荷爾蒙黃體酮的功效,一方面能促進胎盤及胚胎的發育,另一方面能減低子宮對催產素的敏感性(防止子宮收縮)。中藥除了可以保胎,連帶其他的一些妊娠反應,如晨吐、惡心等都可以隨之解決。但必須強調,每個孕婦的身體狀況都不同,切勿自行服藥安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