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之中,有一種病,是最影響生活的 : 胃病,因為一個人最離不開的,就是飲食睡眠這些最基本的享受。生活緊張,食無定時,可以說是每一個城市人的寫照。而香港,更是各城市之中節奏最急促的,這也是胃病盛行的原因。「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亡」在未有注射藥的古代中國,醫生都明白 : 如果胃壞了,治療其他病都很困難,因為食藥也要靠腸胃吸收的。寂靜無名的佛手,正是治療胃病的靈丹妙藥。

 

佛手,是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實,主產於廣東福建雲南四川。佛手色黃,形狀如佛之手印,故名佛手。佛手味苦性溫,功能疏肝解鬱,理氣和中(中即是人的中心 : 胃),燥濕化痰。佛手屬於理氣藥,「補氣藥」大家聽得多,理氣又是什麼呢?

 

人體應該有足夠的氣,而且氣應該有規律的運動,才可以完成身體各種的功能。例如,經絡的氣阻塞不通了,就會產生筋骨疼痛。又例如,胃氣應該由上到下走,中醫稱為「以降為和」。如果胃氣不降反升,就會出現噯氣反酸。這叫作「氣滯」,理氣藥就是針對這種氣滯。

 

中醫認為,肝主疏泄,控制氣的運行。肝主情志,肝最易受情志所傷,如果情緒不舒,就會引起肝鬱氣滯,間接影響胃的功能,中醫稱為「肝鬱犯胃」。佛手疏肝解鬱,理氣和中,配合砂仁、柴胡等理氣藥可以治療肝鬱犯胃或脾胃氣滯引起的食少易飽、胃脹胃痛、胸悶脅痛、噯氣反酸等等症狀。這種情況類似西醫的消化不良、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。《本草便讀》記載 : 「(佛手)理氣快膈,惟肝脾氣滯者宜之。」

 

佛手有燥濕化痰的功能,除了和胃化濕,還可以減少肺部的痰濕。如果咳嗽痰多,胸悶脅痛,可以用佛手,加上蘇葉、雲苓、陳皮、姜片、南棗煲瘦肉,如果咳嗽劇烈,可以加上南北杏,效果更佳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 : 「(佛手)煮酒飲,治痰氣咳嗽。煎湯,治心下氣痛(心下即是胃,氣痛是指氣滯胃痛)」

 

病人經常會問,吃什麼可以治胃病? 佛手當然可以。然而,最關鍵的,還是三千年前黃帝內經的養生要訣 : 食飲有節。節,是指時間上的節律和質量上的節制。食飲有節,即是吃少些,少食多餐六成飽 ; 吃慢些、一餐飯吃半小時 ; 吃清些,戒除煙酒辛辣咖啡紅茶。另外,生活輕鬆,心情愉快,對胃病也有很大的幫助。以前西醫認為,胃病的元兇是幽門螺旋桿菌,但是,近年發現,情緒及胃腸蠕動力失調才是主因,這正正和中醫的理論吻合。

 

醫師按語 :

 

《本草便讀》記載 : 「(佛手)理氣快膈,惟肝脾氣滯者宜之。」

 

佛手疏肝解鬱,理氣和中,配合砂仁、柴胡等理氣藥可以治療肝鬱犯胃或脾胃氣滯引起的食少易飽、胃脹胃痛、胸悶脅痛、噯氣反酸等等症狀。這種情況類似西醫的消化不良、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。我們都很容易分辨什麼是胃脹、胃痛、脅痛、反酸。「食少易飽」也可以從比較之中分辨出來。那麼,「噯氣」是什麼,飯後正常不是應該有噯氣嗎?

 

噯氣,其實是中醫四診之中,有關聞診的內容。書本是這樣寫的:

 

「噯氣,是氣從胃中上逆出咽喉時發出的聲音。飽食之後,偶有噯氣不屬病態。噯氣亦當分虛實。虛證噯氣,其聲多低弱無力。多因脾胃虛弱所致。實證噯氣,其聲多高亢有力,噯後腹滿得減。多為食滯胃脘,肝氣犯胃、寒邪客胃而致。」

 

「偶有噯氣不屬病態。」這一句是重點。飯後,胃部難免會產氣,如飲奶、食豆類、食菌類就更多。因此,偶有噯氣,噯氣深長,時間短暫(僅一兩次),而且噯氣後胃部沒有不適,不屬病態,是正常而健康的現象。如果噯氣頻頻,時間過長(如一兩小時),噯氣短促,噯氣後胃部不適沒有減退,便屬病態,是不正常的噯氣。這時,佛手便可以大派用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