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參與某南韓人參品牌的宣傳活動,作為顧問醫師,當然少不了向市民解釋人參的功效。原來,香港人很喜歡補身,卻很怕食參。因為,坊間存在著很多對人參的誤解。其中最有趣的誤解是 : 服食人參過多會「死唔斷氣」,臨終一刻會特別痛苦,這當然是沒有根據的。然而,服用高麗參容易「熱氣」卻是事實,所以,今次介紹一種補而不燥的好東西—花旗參。

 

花旗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西洋參,顧名思義,主產於美國和加拿大。

現時中國也有栽培,這當然是從「花旗」那兒移植過來的。追查醫籍,古時中國並沒有花旗參。直至明清時代西學東漸,花旗參傳入中國,因為他補而不燥的特性而大受歡迎。

 

花旗參性味甘涼,可以補氣養陰,清火生津。補氣藥大都性質溫熱,補氣而甘涼的卻屈指可數,可見花旗參的確有其獨特之處。用法方面,一般可以切片煎藥、或煲湯、或炖湯,或泡水用,也可以把花旗參片加入熱湯中泡三五分鐘後飲用(即「後下」)。

 

香港人生活繁忙,睡眠不足,會引起陰虛火旺,感到疲倦乏力、口乾口苦、頭暈身熱。飲用咖啡奶茶雖然可以提神醒腦,但長期飲用會越飲越燥。我大力推薦大家用花旗參片泡荼/水飲用,代替咖啡奶荼。花旗參荼/水既可以提神醒腦,又可滋陰降火,實在是治標又治本。明清時代的《本草從新》形容得非常準確 :「補肺降火,生津液,除煩倦。虛而有火者相宜。」

 

如果喜歡補氣又怕「熱氣」,花旗參是很好的選擇。一般來說,貴重的藥材應該清炖,所以傳統上人參鹿茸都是建議清炖。花旗參炖雞或瘦肉是最好的配搭,可以改善口乾口渴、疲倦心煩等氣陰兩虛的情況。明清時代的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記載 :「西洋參性涼而補,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,皆可以此代之。」如果想材料豐富一點,可以在煲一般的藥材湯後用花旗參後下。

 

很多人都以為,感冒咳嗽不可以服用人參。其實這並不是絕對,古時就有專方用人參治療氣虛感冒,叫人參敗毒散。對於陰虛火旺引致的咳嗽,可以用花旗參、配合南沙參、川貝母、枇杷葉養陰止咳化痰。因為長期吸煙或鼻咽癌作放射治療而引起的咳嗽黃痰(但份量不多)、咽喉微痛、口乾口渴、疲倦心煩,就可以用到以上的配搭。

 

就像所有的中藥一樣,花旗參也有不適宜使用的情況。如果體質虛寒、或血寒、或寒濕,都不適宜服用花旗參。如果服用後引起白痰咳嗽、腹脹泄瀉、經痛、或許月經紊亂,就要考慮一下是否體質虛寒,而又雪上加霜了。

 

按語 :

 

經常有人問:

 

食花旗參會不會燥?

 

不會。「花旗參性味甘涼,可以補氣養陰,清火生津。補氣藥大都性質溫熱,補氣而甘涼的卻屈指可數,可見花旗參的確有其獨特之處。」花旗參性味甘涼,當然唔會燥。另外,燥不燥並不是藥的問題,而且自己體質的問題。有些人越食花旗參越暴躁,是因為他們體質太過燥熱,花旗參都不足以清熱,這就要用到黃連這等更加苦寒的藥了。

 

食花旗參會不會太寒涼?

 

看情況而定。會不會太寒涼不是藥的問題,而且自己體質的問題。如果患者有心慌心跳、容易頭暈、面色淡白、手腳冰冷、胃口欠佳、胃脹易飽、大便稀爛等等陽虛的症狀,花旗參對他而言就「太寒涼」。如果患者有五心煩熱,消瘦,顴紅,口燥咽乾,易生口瘡,盜汗潮熱,發熱腹痛,煩躁便秘,小便不利,淋瀝澀痛等等陰虛的症狀,花旗參對他而言就不會「太寒涼」。

 

寒涼之中,有多種層次,如寒涼可以分成多個等級:平、微涼、涼、微寒、寒、大寒。所以寒就是寒,涼就是涼,當中是有分別的。花旗參是涼,但不寒,學術上不可以混為一談。這種微涼的藥,因為偏性不太,即使偶然用錯了,也不會有很大的副作用。

 

煲湯要一早落還是最後落?

 

一早落:

 

性味甘平,偏於補肺養陰降火

 

最後落(即所謂的後下):

 

性味甘涼,偏於補氣清暑生津

 

 

有關更多花旗參的資訊,請看太太莊瑞寧醫師出版的《細說花旗參》(公共圖書館可借閱)

 

藥物圖片引用於 香港浸會大學中藥材圖像數據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