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所介紹的,都是一些可以用作食材的中藥,今次例外。到底有什麼中藥,只能外用,不能內服,大家能猜到嗎? 一、二、三,開估。其實例子很多,如硫黃、砒霜、雄黃、輕粉、升藥…。這些藥是一些不可以隨便內服的化學品,同時也是中藥。因為早在現代化學(CHEMISTRY)面世之前,中國人就嘗試使用這些物品,並且運用中醫理論在臨床上應用。正如「化學」的英文,CHEMISTRY,CHEM –IS- TRY(化學就是嘗試)。

 

硫黃,是天然硫黃礦的提煉加工品。把硫黃礦採集後加熱溶化,除去雜質後取上層溶液,冷卻後就是硫黃。硫黃性溫味酸,可以殺蟲止痒,但有毒,孕婦忌用。硫黃一般只作外用。如內服,需與豆腐同煮至豆腐變青色,再把硫黃取出陰乾,研未入丸散內服。硫黃內服有溫陽通便的作用,入丸散用量1-3克。

 

硫黃殺蟲止痒,可以治療疥瘡、癬病、和濕疹。他最強的作用在於治療疥瘡 : 用硫黃研未,加上麻油塗抹患處。疥瘡(SCABIES),是一種由疥蟲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,體質較差的病人、醫護人員、護理員比較容易染上。萬一染上,患者會劇痒無比,而且具傳染性,是一種需要高度重視的病。在西藥未面世之前,硫黃是治療疥瘡的特效藥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濕疹患者以為硫黃可以治療濕疹,又知道溫泉水中含有天然硫黃,往往嘗試泡溫泉治療濕疹。結果,卻是越泡越差。必須注意,乾性的濕疹(皮膚乾燥脫屑、厚如牛皮、沒有滲液)的皮膚是不可以長期浸洗的,更不可以被熱水刺激的,否則會令濕疹加重。泡溫泉可以治療的皮膚病,其實是由真菌引起的癬病,包括香港手(手癬)、香港腳(足癬)、圓癬(體癬)、禿瘡(頭癬)等等。硫黃是可以改善濕疹瘙痒的,但要用硫黃粉外敷,而不是泡溫泉。

 

古籍對硫黃的描述並不多,《神農本草經》認為硫黃有「除頭禿」的作用,估計指的是治療頭癬。《本草綱目》認為硫黃有「補命門不足(即補腎陽)」的作用,古時有由硫黃製成的「半硫丸」,專治長者腎陽不足的便秘。這個說法儘管可信,病人也不應隨便服用硫黃。中藥有很多無毒性的補腎陽藥可供選擇,用不著冒這個險。

 

從生物學及化學的角度分析,硫黃主要含硫(SULFUR),內服後在腸內會變化為硫化物或硫化氫(HYDROGEN SULFIDE, 分子式H2-S),能刺激腸壁而引起腹瀉。硫化物與胃酸作用後產生硫化氫可經腸道吸收,硫化氫濃度過高,會引起中樞神經細胞麻痺而死亡,即是中醫古籍所說的「毒」。硫黃有殺菌及殺疥蟲的作用,而且有溶解角質的作用。溶解角質可以幫助藥效更深入皮膚內層,有助發揮殺菌及殺疥蟲的藥力,這是沒有現代科學知識的古人所不能知曉的。

 

醫師按語 :

 

曾經有病人問:

 

「 “山藥”(淮山)大多數是用硫黃製過的,用硫黃製過的”山藥”會唔會影響本身的藥性呢?會不會引起”肚瀉”呢?」

 

用硫磺薰製中藥,不但有消毒殺菌的作用,還可以增加他的保質期,也令他們表面上雪白亮麗一些,吸引顧客。山藥經硫磺過份薰製,雖然表面光鮮雪白,但因為硫磺經水解後呈酸性,會令湯劑增PH值減少,對胃粘膜有一些不良的刺激,或引起胃脹、噯氣、腹痛、腹瀉。另外,因為看不到原色,就難以分析他的質量。

 

如果以陰謀的眼光看,如果山藥過期變壞發霉,硫磺薰製後會光鮮雪白,就可以「掛羊頭賣狗肉」了。那樣的話當然會影響藥性。因此,選擇山藥,我寧願挑選些「黃吟吟」又粗糙的,也不要挑選些雪白幼滑的。

 

新鮮和市售山藥於煮後的口感分別,主要是因為加工的問題。市售的山藥是經硫黃薰蒸,再搓成圓條切片,所以,澱粉已經變性,造成煮後爽脆的口感。自已買新鮮山藥煲湯,因為沒有經硫黃薰蒸,所以,煲後就如煮薯仔般,很’林’和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