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分享一個特別的病案。主人翁化名樹叔,是個年過80的長者。

 

2015/6/22

 

樹叔由他的太太陪同下,來到了醫療車。因為樹叔有太多的慢性病,不便於行,所以長期使用輪椅。而我們醫療車「到村」的醫療服務,的確為他們帶來方便。這不是「自己讚自己」,是婆婆親口說的。而我,也會離開醫療車,稍移玉步,到他的輪椅旁為他治病。

 

他的問題很簡單,就是打呃,學名「呃逆」,即我們俗稱的「打詩益」。雖然簡單,但他的問題很嚴重,因為他不是打一兩次,而是全日24小時不停地「打詩益」,實在係食龍肉都無味。而且,不是一天「打詩益」,而是每天都「打詩益」,已經超過三個月了!!!

 

其他兼症不多,他胃口還好,大便沒有問題,只是有少少胃脹。病史方面,以往有腸CANCER,已經手術。曾經作 PTCA(心導管手術),及HIP JOINT REPLACEMENT (FRACTURE) 手術,都與這個病沒有什麼關係。另一方面,樹叔有輕微的認知障礙症(即舊稱老人癡呆症),但表達能力是正常的。有吸煙史。

 

針對「呃逆」的問題,我問他和家屬有沒有OGD(食道及胃鏡)。他們說有,但什麼時候作胃鏡,有什麼結果,之後有什麼跟進,他們都說不清楚。我估計是一些慢性胃炎的問題吧!

 

好,到中醫師辨証的時候了。四診之後,他的症狀有:

 

口干口苦、干咳少痰、消瘦、精神怠倦、餐後心下部(胃部)痞滿脹實,但不痛,大便正常。舌紅少苔而乾、脈細稍數。

 

到底我開了什麼藥? 先賣一個關子。我們先認識一下,中醫點睇「打詩益」這個病?

 

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,以氣逆上沖,喉間呃呃連聲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。《金匱要略·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》將其分為屬寒,屬虛熱,屬實三種證型,為後世按寒熱虛實辨證論治奠定了基礎。中醫認為,呃逆的病因有飲食不當,情志不遂,脾胃虛弱等等。呃逆的病位在膈,病變臟腑為胃,並與肺、肝、腎有關。治療方面,呃逆一證總由胃氣上逆動膈而成,故治療原則為理氣和胃、降逆止呃,並在分清寒、熱、虛、實的基礎上,分別施以祛寒、清熱、補虛、瀉實之法。詳情可以參考以下的分證論治。

 

『實證』

 

胃中寒冷(胃寒)

 

症狀:呃聲沉緩有力,胸膈及胃脘不舒,得熱則減,遇寒則甚,進食減少,口淡不渴,舌苔白,脈遲緩。

 

治法:溫中散寒,降逆止呃。

 

方藥:丁香散。

 

方中丁香、柿蒂降逆止呃,高良姜、甘草溫中散寒。

 

  • 胃火上逆(胃火/胃熱)

 

症狀:呃聲洪亮有力,沖逆而出,口臭煩渴,多喜飲冷,脘腹滿悶,大便秘結,小便短赤,苔黃燥,脈滑數。

 

治法:清熱和胃,降逆止呃。

 

方藥:竹葉石膏湯。

 

方中竹葉、生石膏清瀉胃火,人參(易沙參)、麥冬養胃生津,半夏和胃降逆,粳米,甘草調養胃氣。可加竹茹、柿蒂以助降逆止呃之力。

 

  • 氣機鬱滯 (氣滯)

 

症狀:呃逆連聲,常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,胸脅滿悶,脘腹脹滿,納減噯氣,腸鳴矢氣,苔薄白,脈弦。

 

治法:順氣解鬱,降逆止呃。

 

方藥:五磨飲子。

 

方中木香、烏藥解鬱順氣,枳殼、沉香、檳榔寬中行氣。可加丁香、代赭石降逆止呃,川棟子、郁金疏肝解鬱。

 

『虛證』

 

  • 脾胃陽虛

 

症狀:呃聲低長無力,氣不得續,泛吐清水,脘腹不舒,喜溫喜按,面色毗白,手足不溫,食少乏力,大便溏薄,舌質淡,苔薄白,脈細弱。

 

治法:溫補脾胃,和中降逆。

 

方藥:理中湯。

 

方中人參、白術、甘草甘溫益氣,幹姜溫中散寒。可加吳茱萸、丁香溫胃平呃,內寒重者,可加附子、肉桂。

 

  • 胃陰不足 (陰虛)

 

症狀:呃聲短促而不得續,口乾咽燥,煩躁不安,不思飲食,或食後飽脹,大便幹結,舌質紅,苔少而幹,脈細數。

 

治法:益胃養陰,和胃止呃。

 

方藥:益胃湯。

 

方中沙參、麥冬、玉竹、生地甘寒生津,滋養胃陰。可加炙枇杷葉、柿蒂、刀豆子以助降逆止呃之力。

 

樹叔的情況,口干口苦、干咳少痰、消瘦、精神怠倦,有陰虛的表現,應該用上益胃湯,但餐後胃脹,又似乎有實証存在,似乎五磨飲子又能夠用得上。到底,應該用那一條方子呢?

 

橘皮竹茹湯 (10 克) 半夏瀉心湯 (12 克) 砂仁 (3 克) 素馨花 (2 克)

 

我給了樹叔以上處方,連服七天。

 

2015/7/6他覆診時,告訴我,打呃改善了。打呃時間比較少,程度也比較輕。另外,他說近日有些咳痰色白,大便輕微稀爛。我改了一下藥方,加了一些化痰理氣的佛手,橘皮竹茹湯等等的藥都沒有太大的變化,繼續使用。

 

這次取效,其實最主要是這味複方——-橘皮竹茹湯。

 

橘皮竹茹湯出自古藉《金匱•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》,並描述他的功效為“噦逆者(即呃逆),橘皮竹茹湯主之”。

 

原方的成份為

 

橘皮二升(12g)即陳皮

竹茹二升(12g)

生薑半斤(9g)

甘草五兩(6g)

人參一兩(3g)

大棗三十枚(5枚)

 

農本方的份量略有不同,可以參考官網。

 

這一條方,有降逆止呃,益氣清熱的作用,是主治「胃虛有熱」的呃逆,例如呃逆干嘔,而患者同時有「舌紅嫩脈虛數」等胃(陰)虛有熱的舌象脈象。正如《醫方考》所說:“是方也,橘皮平其氣,竹茹清其熱,甘草和其逆,人參補其虛,生薑正其胃,大棗益其脾。”

 

而半夏瀉心湯,可以辛開苦降,調理氣機,也是我的常用藥。有關半夏瀉心湯的內容比較艱深,有時間再跟大家分享。總的來說,橘皮竹茹湯中的陳皮、竹茹,一方面可以降逆止呃,有如五磨湯的理氣作用。另一方面,橘皮竹茹湯中的人參、甘草、大棗,可以益氣清熱,有如益胃湯的作用。再加上怯濕止嘔的砂仁,理氣和胃的素馨花,止呃的作用就更強了。人參這一味藥,大家都認為是補氣的,其實,質量好的人參,飲用後有種回甘的感覺,是氣陰雙補的。如果患者熱象太重,也可以用太子參代替人參,或西洋參與人參(或太子參)同用。

 

樹叔服用了三個星期,呃逆已經痊愈。藥方都是以這幾味藥為主,沒有太大變化。除了呃逆之外,樹叔的胃脹便爛都改善了,而且精神也比較好。他的呃逆,間中還會有覆發的。但每次服藥後,一兩個星期便可以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