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記載,二千年前,東方有三位博士千里逍逍來到中東伯利恆,給一名叫耶穌的新生嬰兒送上祝賀。博士們送上三份名貴賀禮 : 黃金、乳香、沒藥。現時金價高企,黃金的價值不言而喻。至於乳香沒藥又是什麼東東 ? 博士們知識淵博,而已誠意拳拳,禮物一定是經過精挑細選的,到底為什麼選擇乳香沒藥呢?
乳香和沒藥,就像「花旗」參和「番」紅花一樣,是由外地傳入中國,而成為中藥的。乳香是橄欖科小喬木卡氏乳香樹的樹脂,主產於非洲索馬里等地,是當地的主要收入來源。他是一種半透明而帶有特殊氣味的樹脂,古稱「薰陸香」,起初用作宗教活動上的香薰,後來才用作藥物。至於沒藥,也是樹脂,是橄欖科沒藥樹的樹脂,也是主產於非洲。
乳香沒藥味苦性溫,可以活血止痛,消腫生肌。因為兩藥功效相似,中醫師常一併使用,在處方上寫「乳沒」,意即「乳香加沒藥」。乳沒應用前一般經過炒製去油,增加功效並減少對腸胃的刺激。他們多用於跌打損傷,是傷科的重要藥物。傳統傷科中藥「七厘散」,就含有乳香沒藥,當然還有田七血竭等等活血療傷的中藥。他們活血止痛生肌的作用,也可以配合其他補肝腎強筋骨的中藥(如杜仲、牛膝、桑寄生),應用於慢性痛症。然而,他們味苦氣濁,有一種令人惡心嘔吐的氣味,因此不宜多用,脾胃虛弱的人就更要小心。除了煎成湯藥,乳香沒藥還可以製成丸散膏丹,不單內服比較方便易用,外用的話還可以減少對腸胃的刺激。
除予傳統的傷科應用之外,乳香沒藥還有其他作用 : 配合黃連、金銀花、菊花治療紅腫熱痛的瘡腫「陽証」,例如治療痤瘡的仙方活命飲;配合補氣養血中藥如人參當歸治療瘡瘍愈合緩慢,新肌不長,如糖尿病長者的傷口愈合困難,就可以用到這種配搭;配合當歸、丹參、莪朮等活血藥治療「癥瘕」,即現代醫學所指的盤腔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、囊腫(水瘤)、巧克力囊腫等等。現代研究証明,乳香有良好的鎮痛作用,還可以促進組織修復,這跟自古以來的臨床應用相當吻合。
乳香沒藥的古籍描述頗多。《本草綱目》:「(乳香)消瘡疽(既熱又痛為瘡,不熱不痛為疽)諸毒,托裹(促進排膿)護心(保護心臟),活血定痛伸筋」「(沒藥)散血消腫,定痛生肌」「乳香活血,沒藥散血,皆能止痛消腫生肌,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。」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「乳香、沒藥,二藥並用,為宣通臟腑,流通經絡之要藥,故凡心胃脅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之。……外用為粉以敷瘡瘍,能解毒消腫,生肌止痛。雖為開通(即行氣)之品,不至耗傷氣血,誠良藥也。」以前的古人,一般都是死於傳染病、外傷,皮膚感染,當歸人參對貧苦大眾的幫助不大。乳香沒藥「心胃脅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」,又可以「外用為粉以敷瘡瘍」,如此的良藥,博士們當然要送給耶穌「看門口」。
醫師按語 :
乳香和沒藥現在已經很少中醫師會用。相比田七,他們雖然並不出名也不矜貴,但如果用作治療骨科痛症,他們的確是「性價比」比較高的。但是,如果和西藥比較,中藥的「性價比」比較就一點也不高。舉個例子,用乳香和沒藥的一帖「止骨痛」的方子,最少都需要三四十蚊。但一粒PANADOL,在藥房配藥不過是幾塊錢的事。即使是貴一點的DICLOFENAC,也是十元八塊可以買得到。如果不計算西藥引起的副作用,中藥的確是「性價比」低的,也難怪中醫治療在香港已經成為中產的專利品,窮人是求診不了中醫的。除了慈善機構外,根本看不到窮人可以受惠於中醫中藥。
要解決這一個問題,一來,中藥行業要擴大產能,解決中藥的高成本問題。二來,香港政府要對現時的公營中醫服務有經濟上的承擔,而不是出名而不出錢,無視市民享用廉價中醫服務的應有醫療福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