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秀茂坪社區健康中心

註冊中醫師 莊瑞寧

都市女性養生食療緩不適

現代女性身兼數職,但奈何有不少婦女經常受到婦科問題,如痛經、月經不調及更年期等不適所影響,以致時常感到力不從心、鬱鬱不歡,有些女士更因為痛經而 “定時” 請假,不但影響了工作表現,亦大大阻礙了社交生活。其實,只要 “病向淺中醫”、配合適當的食療、以及遵循一些養生原則,姊妹們就可以活得輕鬆自在,無須再為生理變化而苦惱。

中醫如何理解女性的生理特點

中醫經典古籍《黃帝內經》中《素問.上古天真論》就提到女性一生的生理變化﹕「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髮長﹔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沖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﹔三七,腎氣平均,故真牙生而長極﹔四七,筋骨堅,髮長極,身體盛壯﹔五七,陰陽脈衰,面始焦,髮始墮﹔六七,三陽脈衰於上,面皆焦,髮始白﹔七七,任脈虛,太沖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壞而無子也……。」其中所講的“天癸”是指腎氣充盛時產生的精微物質,是促進生殖功能發育、成熟、旺盛的必要物質。

由此可見,從二七(即14歲)天癸成熟,月經開始按時來潮,到七七(49歲)天癸枯竭,月經停止來潮之間約有數十載,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大部份女士都體會過月經來潮或停經帶來的不適,而月經不調、痛經及更年期綜合症就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。

整個變化中,中醫認為腎臟(中醫所認識之腎臟)功能的衰弱是主要的因素,還會涉及肝、脾、心等臟腑的參與,而令病情變得複雜,故此,當情況嚴重時應作詳細的檢查,查明病因及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,若只有輕微不適的,可試以食療調理。

月經不調及痛經之食療

(一)益母草老姜湯

材料:益母草20g、老姜20g、紅糖適量

做法:將材料洗淨,浸20分鐘,同放鍋中加五碗水煮約1小時,紅糖調味即可食用。

功效:溫經活血,調經止痛。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、閉經、月經過期不至、量少、色暗,或伴有多瘀塊者,可改善面色蒼白、畏寒肢冷、胃寒疼痛、喜溫喜按、大便溏爛等症。可於經前一周開始服用,每天一次,每次一碗,來經時停服,如服用後痛經改善不大或無改善,應停服並請醫師診治。

(二)黑豆北蓍黨參雞湯

材料:黑豆30克、北蓍15克、黨參15克、烏雞一隻、調味適量

做法:將材料洗淨,烏雞去腸雜,黑豆白鑊炒爆後浸2小時後,與其他材料同放鍋中加水煮約2小時,調味即可。

功效:益氣養血。主治月經稀少,經血色淡,素易頭暈目眩、氣短神疲者。可於經淨後服用。

按穴及艾灸舒緩痛經

  • 按穴

合谷穴:位於手背虎口處

三陰交穴:小腿內側腳眼直上三吋(大約一橫掌的距離,不包括拇指)處

按穴方法:痛經發作時,以可接受的力度,每穴按10分鐘,有酸、麻、脹、痛的感覺即可。

  • 艾灸

點燃艾條(注意灰燼可引致燒傷及火警),在躋下小腹處熱薰,或在三陰交穴熱薰,艾條必須與皮膚保持距離,以防燒傷。薰灸10-20分鐘即可。

更年期之食療

中醫稱更年期綜合症為經斷前後諸症,主要症狀是月經紊亂或閉經、伴有烘熱汗出、頭暈耳鳴、煩躁易怒、失眠多夢、情志不寧或面浮肢腫等。中醫認為此病是以腎虛為本因。當腎氣日漸衰微,天癸將竭,臟腑功能漸漸減退,陰陽平衡失調,就會出現一系列更年期症狀。更年期人生必經階段,相關症狀維持時間可長可短,故此無需恐惧,若能保持樂觀態度,必可安然渡過更年期。

(一)甘草大棗小麥粥

材料:炙甘草5g、紅棗6枚、小麥60g、陳皮6g、紅糖適量

做法:將材料洗淨,陳皮浸軟後刮去內囊,同放鍋中加適量水煮滾,慢火煮至小麥開花熟爛,取去炙甘草,加入少量紅糖調味,即可食用。

功效:補心安神。主治更年期綜合症,可舒緩潮熱汗出、心煩易怒、心悸失眠、頭暈耳嗚等症狀。

(二)麥冬蓮子百合瘦肉湯

材料:麥冬15g、蓮子30g、百合15g、陳皮6g、瘦肉六兩、調味適量

做法:將材料洗淨,藥材浸20分鐘,陳皮浸軟後刮去內囊,與瘦肉同放鍋中加適量水煮滾,慢火煮2小時即可。

功效:滋陰補腎,補心安神。主治更年期綜合症失眠為主症者。

女士養生宜忌

  • 穿衣宜保暖、忌寒涼
  • 心情宜開心、忌抑鬱
  • 飲食宜熱忌冷
  • 宜運動、忌久坐

(以上食療及按穴資料僅供參考,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