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介紹了一段影片,當中以西醫或西方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咖哩,今天深入一些探討當中的內容。

 

很少人會想到,咖哩是中藥的一種。其實,不同國家的咖哩,都有不同的成份。但有一些成份,是咖哩中的常客,他們也是中藥的一員。如:

 

薑黃 (與薑不周。薑黃是另一種植物。當中的薑黃素,不但有抗癌作用,甚至有光敏(PHOTO-SENSITIVITY)作用,可以用作癌症(尤其是NPC鼻咽癌)的PDT(PHOTO DYNAMIC THERAPY,光敏治療)的材料。咖哩中的黃色,主要來自薑黃。)

 

小茴香 (即羊肉串中常見的孜然,或孜然粉。如果有光顧過「小肥羊」,就應該會認得那股烤羊味。那就是小茴香。我個人十分喜愛,不算辣,很香的)

 

大茴香 (即八角茴香,香港人簡稱八角。即花椒八角中的八角。如果你喜歡吃鹵水,就知道他的味道。但現在的鹵水食物太鹹,反而蓋過花椒八角的香味。)

 

花椒 (即花椒八角中的花椒。紅色的。又香又辣。食雲吞麵時你有加那支桂林辣椒醬嗎?那辣椒醬的紅色,就是由他而來。(除非唔係))

 

胡椒 (黑色的。又叫黑椒、或黑胡椒。又香又辣。在大家樂食鐵板時,STAFF會問你要黑椒定洋蔥汁。你應該認得那種味道吧!)

 

葫蘆巴 (本人少用)

 

芫荽 (即芫茜,即是芫茜皮蛋湯或芫茜魚片湯中的芫茜。本人極愛那清香味,蒸魚或做沙律都一流,可惜芫茜越來越貴,兩蚊只得一小撮)

 

以上咖哩的原料,既是西方人常用的食材,也是中國人常用的中藥。原來,西方最早的咖哩食譜,可見於二千年前兩河流域MESOPOTAMIA地區。而中國,早在秦漢時期,就開始使用咖哩的原料作為中藥。

 

如花椒,早在秦漢時期就有記載,稱秦椒、蜀椒(《本經》),《本經》(即神農本草經)記載:(花椒)”主(治)風邪氣,溫中,除寒痹,堅齒發,明目。””主邪氣咳逆,溫中,逐骨節皮膚死肌,寒濕痹痛,下氣。”以花椒作藥用,治療寒痹/寒濕痹痛(寒性的風濕骨痛)、皮膚死肌(傷口愈合不良),也是現今常用的。

 

又如薑黃,《唐本草》記載:”主心腹結積….消癰腫。”《本草綱目》:”治風痹臂痛。”《醫林纂要》:”治四肢之風寒濕痹。”可見,這種咖哩的原料,在中國古時也經常作為「去風濕藥」使用。

 

又如肉桂,有補腎陽,暖脾胃,除積冷,通血脈的作用。治命門(腎陽)火衰,肢冷脈微,腹痛泄瀉,腰膝冷痛,經閉等等。早在秦漢的《本經》就記載:”主上氣咳逆……利關節,補中益氣。”

 

又如小茴香,即孜然,漢代的《本草彙言》記載:“倘胃、腎多火,得熱即嘔,得熱即痛,得熱即脹諸證……宜斟酌用也。”明顯寫出熱症的人不宜服用這些「溫藥」

 

從書本中,影片中,都知道咖哩與當中的中藥都是具有補健作用,而且擁有長久的歷史沿革。但是,任何好東西,只要有假貨,就足以令人卻步。在香港,一般茶餐廳的咖哩都是用半製成的「咖哩膽」沖出來的,即是咖哩膽+生粉水+糖+鹽+胡椒粉等等等等。這些咖哩好食不好食就易人易智,但論營養,當然及不上正宗的咖哩了。因此,如果我要食咖哩,就會去印度人開的咖哩店。

 

「加工預泮咖哩粉(或咖哩膽)」到底有什麼不好?一,天然的咖哩,當中的紅色是由花椒或紅花而來的,但是,如果是半成品,為了味道、保存顏色、或成本,有機會用上化學色素如蘇丹紅。天然色素與人工色素固然是天壤之別。另外,即叫即做的足料咖哩,本身不需要防腐劑,都可以防菌防腐。而「加工預泮咖哩粉(或咖哩膽)」,因為計算到保存、批發、運輸等等因素,不是短期內被使用,就需要用到更多非天然防腐劑了。此外,還有味精、添加糖、反式脂肪等等的問題。因此,有些體質偏寒的人,服食咖哩後感到「燥熱」,也許不是咖哩(或溫熱中藥)本身的問題,而是食物添加劑的問題。我相信,好的咖哩,對寒底人士應該是越食越健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