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醫師, 

你好, 請問一下有關嬰兒患玫瑰疹的問題

發燒4日後出現紅疹, 應可用芫茜水沖涼嗎?

同時出疹時非常扭計, 不知是否痕癢?

知道黃醫師都有小孩, 所以請教黃醫師

謝謝!

MXXXXXg

 

 

回覆:

我兒子慶幸還沒有患過玫瑰疹Exanthema subitum/ roseola infantum,但身邊不少朋友的小孩子都曾經患過,父母們不時請教我,因此我也有少少心得,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
有幾個問題,是父母最關心的:

這是不是玫瑰疹?

玫瑰疹又叫小兒急疹,中國又稱奶疹、假麻疹,是一種常見於6個月到3歲之間幼兒的疾病。是人類皰疹6型病毒(Human Herpesvirus Six)引起的。發病起初會發燒三至四日,有可能引致痙攣。退燒後全身以至四肢會出疹,一般不痛不癢,一般持續一至兩日。鑑於病情會自行好轉,西醫認為無須接受任何治療,只需紓緩症狀就可以了。

既然個病咁簡單,為什麼家長還會有問題呢?

問題是,世界上會發疹的兒科疾病有許多種,家長們如果知道孩子患的是玫瑰疹,而不是其他?玫瑰疹又稱「第六病」(sixth rash-causing childhood disease),因為他是第六種常見的兒童感染性皮膚病。其餘五種感染性皮膚病包括:

第一病 - 麻疹

第二病 - 猩紅熱

第三病 - 德國麻疹

第四病 - 杜克病,與葡萄球菌感染有關,現時不獲廣泛接納

第五病 - 傳染性紅斑 - 細小病毒B19

第六病 - 玫瑰疹(幼兒急疹)

 

 

另外,

玫瑰疹的主要症狀是:

連續三天發急燒,高熱可致39到40攝氏度。一般在三天後退燒,並有皮疹析出。病兒可獲終身免疫。如果為6個月後小兒第一次突然發熱,並且無流鼻涕,咳嗽,腹瀉等癥狀,小兒精神,飲食狀況尚好,則大部分可以判斷為小兒急疹。確診可以做病毒培養,檢測HHV-6病毒。有些無經驗或者訓練不佳的醫生看到嬰兒咽喉發紅,可能會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,感冒,扁桃體炎等,其實咽喉發紅是很多病毒感染的特徵,並不能作為確診感冒等疾病的依據。

他的特徵是熱退疹出,這是其他兒童感染性皮膚病所沒有的。另外,也不妨看看小朋友的口腔,看看有沒有白斑或潰瘍。因為,如果…,就要考慮麻疹的可能。如果…,就要考慮手足口病的可能。

如果是玫瑰疹,應該如何處理?

熱退疹出之後,疾病便會自己向愈,基本上可以不作任何治療。但疾病過程中,患者高熱容易出汗,出汗容易脫水,所以應該注意多飲水。另外,有部份患者會抓痒,容易併發其他皮膚問題,這都是需要注意的。

本病並不需要特殊措施,一般會自動痊癒,而且極少有後遺症。但是,在發燒過程之中,需要給嬰幼兒補充充足水分,防止脫水。可以採用一些物理降溫的辦法,如溫水澡,睡冰枕,溫水搽額頭、四肢等。只要溫度不高於40攝氏度,就沒有必要採用藥物降溫。一般採用的藥物有撲熱息痛,泰諾等,但是不能採用阿司匹林。

玫瑰疹會有以下併發症

[附]奶麻

奶麻是嬰幼兒時期一種急性出疹性疾病。以突然高熱,持續3—4天後體溫驟降,同時出疹為特徵。一年四季都可發病,多見於冬春兩季,發病年齡多為2歲以下,尤以1歲以內嬰兒發病率最高。因此時正值哺乳期,故稱“奶麻”。患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,很少兩次得病。本病西醫學稱為幼兒急疹。

奶麻的病情,起病急驟,發熱較高,持續不退,患兒一般情況良好,偶有輕微流涕,咳嗽,咽紅,神情煩躁。發熱3-4天,體溫可驟然降至正常,熱退時或熱退數小時後全身出現玫瑰紅色皮疹,以軀幹為多,頭面、頸部及四肢較少。皮疹發出後1—2天內消退,無脫屑及色素沈著。

奶麻病因為感受風熱時邪,病機為邪鬱肌表,與氣血相搏,外泄於肌膚。奶麻的治療原則,出疹前為疏散風熱,方選銀翹散加減。熱退後,皮疹發出,病已趨於痊癒,一般只需加強護理,不必因皮疹多施藥物,可煎服菊花、竹葉、鮮石斛、生地等輕清之劑,以清熱生津。發熱期間應多飲開水,飲食以清淡易消化流質為宜,高熱時給退熱處理。

如果小朋友發熱,如何處理?

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.5~37.5℃,腋溫36~37℃衡量。所謂低熱,指腋溫為37.5℃38、中度熱38.1~39℃、高熱39.1~40℃、超高熱則為41℃以上。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。小兒年齡愈小,體溫調節中樞機能愈不完善,汗腺發育不足,都可致體溫升高。

發熱與病情輕重有時不一定平行。體溫越高不代表病情越重。嬰幼兒對高熱耐受力較強,即使高達40℃,病情也可以相當好,熱退後很快恢復。相反,年長兒體溫較穩定,若體溫驟然升高,全身情況較差,常常反映有嚴重疾病存在。父母需要做的,不是急著去降溫,而是觀察他的神色,看看他是精神奕奕還是呆呆滯滯,有沒有興趣食飯玩耍,會不會很「扭計」。如果精神好,食飯玩耍正常,亦不「扭計」,就沒有必要減熱。

其實,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。發熱可使吞噬細胞(白細胞的一種)活動性增強,抗體生成增多,白細胞活力及肝臟解毒功能增強,抵禦致病原的侵襲,促進機體恢復。

因此,如發熱不是太高,一般情況尚好,不應盲目或急於降溫治療。相比起降溫,父母更應該安排小朋友飲水、休息、並且記錄好體溫,服藥時間,服藥後體溫改善等等,以便醫師/醫生儘快查明原因。(如下圖) 如果急於降溫,抗體生成減少,反而會「賺粒糖輸間廠」,「賺頭蝕尾」,長遠而言反而不利。

如果要降溫,也先考慮藥物以外的方法。如:

1.物理降溫 將患兒置放于環境安靜、陰涼、空氣流通處。用冷溫毛巾或冷水袋,敷頭額、雙腋及腹股溝等部位,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於頭部或放置於上述部位。

2.針灸降溫 常用穴位為曲池、合穀、大椎、少商、十宣等。

3.焗汗降溫這是中醫傳統的退熱方法,可以單純焗汗,也可以服用中藥發汗。但並不適合所有患者,焗汗前應該先請教一下中醫師。

另外,高熱時水分丟失增多,加之食欲減退,應及時補充水份和電解質。保礦力又好味,又有電解質,可以考慮一下。不過我嫌佢貴左少少囉!!!

應可用芫茜水沖涼嗎?

中醫認為,疹出不暢才用芫茜水沖涼來透疹止痒的。疹出暢順便可以不用。

同時出疹時非常扭計, 不知是否痕癢?

一方面可能痕癢,另一方面可能低熱。